详细内容

半导体--下一个苹果产业链

A+A-

2018-11-28 15:45

  一、半导体的概念?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也被誉为国家工业的 “明珠”。它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通过相关的工艺把电路中所需要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造成小块或几块的半导体晶片或者介质基片。

  集成电路的技术包括芯片制造、设计、加工设备、工艺、测试等方面。集成电路的核心(半导体)材料位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液晶显示面板、光电子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不仅如此,还支撑着军事通信,电视、电子设备、计算机、照相机等行业

  二、半导体战略意义?

  半导体产业是对一国信息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中国电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果缺乏自主可控芯片,导致中国信息安全无法保证,即便在后续软硬件产品层面层层把关,但如果芯片这一最重要的初始环节的安全可控不能保证,信息安全也就是一场空谈。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主流智能手机的解决方案是国外少数几家芯片厂商提供,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最让人担心的是,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将一块芯片中可能安放的所有‘后门’都排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现状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集成电路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商品之一,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

  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千亿美元,占全球出货总量的近1/3,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据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集成电路进口3425.5亿块,同比增长9.1%,进口金额2270.7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仅为6078亿人民币,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四、政府及政策支持

  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发布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政府对半导体产业于财税优惠相关政策主要延续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国发(2011)4号文与财税(2012)27号文,成为半导体产业利好。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政府通过以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为大基金)以直接入股方式,对国内半导体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或协助购并国际大厂。

  被称为国家队的"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CICIIF)的首轮基金约为200亿美元,但据市场估算,当地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投资总额将首轮超过了1000亿美元。截至2016年9月,在CICIIF批准的100亿美元基金中,约60%投向了芯片制造,27%投向芯片设计,8%投向封装与测试,3%投向设备,物料投资则占比为2%

  近两年相继有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南京紫光等接连项目,不仅中国自家人狂砸钱建厂,连外企也积极将芯片制造投资大钱砸向中国,呈现历年来难得罕见的“内、外”投资皆热的荣景。从三星追加西安内存芯片投资、韩国SK海力士无锡二厂启动,到格罗方德GF的12吋晶圆厂"格芯"正式敲定转进成都,横跨内存芯片到晶圆代工两大领域,地理范围则遍布华中、华东、华西地区

  五、集成电路(半导体)板块在A股的市场表现及展望

  2017年三季报披露显示,共有18只芯片概念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险资、券商、QFII等四大机构身影,其中,长电科技、士兰微、东软载波、纳思达、晶方科技、通富微电等6只个股均为上述机构在今年三季度新进或增持品种。

  事实上,行业内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靓丽,共有37家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逾七成。其中,必创科技、上海贝岭、聚灿光电、长电科技、华灿光电、欧比特、大族激光、兆易创新、太极实业、士兰微、海伦哲、晶方科技、国科微等13家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翻番

  对于芯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板块后市表现:全球半导体销售在今年第三季首度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9亿美元,今年的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可望首度突破4000亿美元,有望突破新高。芯片作为半导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战略层面,将是“十三五”规划以及今后很多年国家重中之重的要大力发展和攻坚的项目。在政策、技术、资金等三因素共振,中国“芯”产业有望强势崛起,国产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封测领域将有长期发展机会,后市值得关注。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国信证券 展鸥)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