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160万元银行存款——用1首歌换来的

A+A-

2018-06-26 17:24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拉存款人憔悴。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拉存款。天天在外拉存款,安能辨我是雄雌。只要是个银行人,说起揽存都是泪!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揽存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来看看,人家是怎么揽存的?

【事件经过】

  某大姐,在隔壁银行有一笔140万的理财到期,赎回后她习惯性的开始货比三家,于是,她理所当然的来到了隔壁这家大行网点咨询。她身上背着20万的现金,怀里揣着140万的卡,一边翻看着理财产品的资料,一边问着这家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看得出来,利率和产品都没怎么打动她的心。整个交谈过程中,客户让网点人觉得,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一家大银行,让客户更加放心一些。在众多推荐的理财产品中,好不容易有一款理财产品客户有点兴趣,结果发现——没有额度!好说歹说,费尽口舌,终于跟客户约定让她第二天再来,网点再争取额度。盛情难却,第二天,这位大姐如约而至。又是一番口干舌燥的介绍,网点人满怀期待的望着大姐,谁知她漫不经心的说:回去和家人再商量商量。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一般客户这么说,大多只是个拒绝的托词,基本上是黄花菜凉了的节奏。两天的努力,白费了,不免惆怅。但毕竟还是要尊重客户的意愿,“行,您回家好好商量,咱们先加个微信,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们的,也可以随时联系。”加微信时,看到她手机桌面上有个某某K歌APP,“哎呀!您平时喜欢唱歌呀?”“嗯!是啊是啊!我有好几个群,都是经常组织K歌的!”本来转身要走的她,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说起唱歌来说得眉飞色舞,兴奋不已。网点正好有个美女上大学时学的声乐,她一听更高兴了,硬是要唱一首,切磋切磋。那时网点除了一名饶有兴致看热闹的客户,正好没有其他人,不过为了影响,他们还是来到网点的会议室,大姐对着手机唱了一首《我爱你中国》,有板有眼,还真有几分受过专业训练的架式。一曲尽兴,谁也没想到,160万也不再回家商量了,也不用再考虑了,大姐立马在网点存了160万的大额存单,还说有机会就把歌友们也拉到这家网点来,不是唱歌,是存钱。

【案例启示】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客户还让网点人用手机拍摄了她在网点唱歌的视频,网点人把视频发给了我,但为了客户隐私,视频就不公开了哈,但客户的歌声你们可以听一段儿。

  案例中,反转的结尾,和我们平时的揽存不太一样,但仍然不妨碍我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1.服务与营销从来不矛盾。——客户初进网点大门时,大堂经理并不知道客户是怀揣着160万来打探的,但大堂经理对客户的热情引导和细致解答,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感。真诚的服务是基础,如果客户一进门就遭遇冷脸,压根儿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故事。根据客户的需求,再来营销银行的产品,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儿。我见过网点对“服务”规定动作的生搬硬套,我也见过网点应付“服务”检查的临时突击,而这家网点的大堂经理,也许从服务检查标准上来看,并不一定能得到多好的评价,甚至存在很多“扣分项”,但真诚的态度却一直在那儿,在我眼里,这才是真正好的服务态度吧。在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之后,紧接着,他把客户转介给了网点负责人和客户经理,接下来就是用专业的知识,给客户分析介绍各种理财产品的优势和不足,有建议,但把决定权交给客户。所以说,网点经常抱怨的,营销任务都完不成,还搞那么多“服务上的形式主义”干嘛?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的,服务与营销原本就该相结合,从来就不应该互相分割,在服务中,我们可以发现营销的机会,而好的服务,可以真正长久的赢得客户。

  2.服务与营销需要有韧性。——不论是服务,还是营销,都不是一蹴而就,眼前说成就成的。这名客户,离网点并不算近,足有8站路,从出门坐地铁到网点也得要半个多小时,而且她的存款之前并没有存在这家银行,而是存在隔壁的友行,再加之她货比三家的心理,通常让我们想到这类客户的口头禅“隔壁银行的利息比你们高”“隔壁银行存款送的东西比你们多”“隔壁银行办业务还不用排队”,总之,营销并不容易,面临着各种问题。那么,怎么样在“扎堆的银行一条街”留住客户呢?除了“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一股子韧劲儿。客户略感兴趣的产品没额度,只能算了?客户要回家商量,那就算了?没有,网点没有就这样算了,而是一直都在争取。我曾见过一个网点人,给一名客户电话加微信营销,长达一年多时间,客户从来都没有什么反应,结果一年多之后,竟然到网点存了千万元的存款。所以,不轻易放弃,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现状之下,总有一部分人被你的坚持、你的韧劲儿所打动,最终选择了你。

  3.以人为本才是第一位的。——不论是哪行哪业哪种身份的人,他们归根结底都是人,是人,就有感情,就有情感需求。谁都渴望被认同、被欣赏、被赞扬,当然,是真心实意的,绝非敷衍的、应付的、或曲意奉承的。这个案例中,在客户基本放弃选择这家银行时,网点人还是主动要求添加了客户为微信好友,还十分细心的关注到了客户手机上的K歌软件,还“十分多余”的让客户一展歌喉尽兴的唱了一曲自己的拿手好歌。这个时候,网点人虽然知道客户回家商量只是一种“婉拒”,但在被拒绝以后,并没有“翻脸”,而是毫无功利心的仍然把客户当作一个可以称为“朋友”的“人”来对待,而客户在唱歌的几分钟里,网点人始终带着赞赏的笑容,那笑容“装”是“装”不出来的,这些细节,客户都感受到了。所以,她在最后决定存款的时候说的原话是“第一,我相信你们银行,第二,我相信你们这些人”。所以,我们不用把客户当“上帝”,我们只需要把他们真正当作“人”,那么,我们的客户根本就不会“不认感情只认钱”,毕竟,我们专业,我们对你有感情。

  看似偶然的揽存案例,其实处处存在着必然。出其不意的结尾,是你说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细节,换来的。

  在银行,你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曾给你带来怎样的温暖,或惊喜?留言来说说吧,我想听。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丁汉梅)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