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拿一生去兑现承诺的人

A+A-

2019-04-18 10:45

  家有一位很不讲究的女主人,但读书是她人生一大乐事,买书亦然,她号称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随手阅读的空间。我因读书少被她质疑本科是自考的、研究生是函授的,每每这时我就涨红了脸,申辩称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但迎来的往往是更加丧心病狂的碾压。每次带她与我的同学们一起吃饭,她都认为那是我事先请的群众演员,并且不时赞叹他们的演技高超,与我的配合不着痕迹,她理直气壮到如此地步,我竟无言以对。家里书房的书架上除了书,还有她采购的各种零碎儿,活脱脱就是一个解忧杂货铺,后续不断购进的书放不上去,就被胡乱地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譬如沙发、桌边、床下、墙角等,她还下载了一个管理书籍的APP,给每本书都扫了二维码,以便随时查找她那些书流落何方。

  此次推荐的这本《三杯茶》就是我从位于床下的藏书处翻出来的,作者之一兼主人公葛瑞格·摩顿森曾经是一名职业登山家,在攀登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乔戈里峰时因救援同伴而放弃登顶,下山途中他因迷路误入了喀喇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科尔飞,受到了当地村民尤其是村长哈吉·阿里一家的真诚对待,巴尔蒂人的善良让他感动,当地的贫穷让他震惊,一群孩子于寒冬中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在室外用树枝和石块在地上书写的情景更是让他感到心疼不已。在他离开科尔飞回美国时,他承诺要为科尔飞带来一所学校,而这一个承诺完全改变了他接下来的人生。我在一边看书时,我家的女主人在另一边玩那个管理小镇的游戏,开心地种植农作物,喂养她的牛、羊和鸡鸭,还不时地把居民外迁以扩大生产,因此我称她为黑心地产商。游戏中的背景音乐并不欢快,而是有些悲壮、激昂,似乎与游戏的格调并不般配,但是却与这本书的基调竟然是那么的相配,以至于每当我拿起这本书、甚至想起这本书,那个旋律就会自动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进而出现一个孤独的身影迎着皑皑雪山踽踽独行的画面,这似乎暗合了主人公前进道路中的重重险阻。

  摩顿森回到美国,在一家医院做急救护士,最值钱的家当是一辆号称青春传奇的破车,他没有自己的房子,为了省钱也选择不租房子,生活困顿,每天晚上他睡在自己的车里,甚至与女友约会都在这辆车里。常年的登山生涯也让他与普通的美国生活隔离,甚至在1995年的美国,他还不会用电脑打字。虽然美国的生活环境与半个世界以外的巴基斯坦截然不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开始给包括奥普拉在内的诸多名人写信募捐,他总共发出580封信,但只募集到了100美元,这一度让他丧失信心。在濒临绝望之际,他联系到了曾经也是一位登山家的科学家吉恩·霍尔尼博士,没想到以性格古怪暴躁闻名的霍尔尼博士竟然爽快地给他开了一张一万二千美元的支票——这是建设一所学校所需的全部资金,摩顿森峰回路转了,但这只是第一步。他带着钱回到巴基斯坦,在购买原材料时精打细算,一度信心满满,但又被狡黠的巴基斯坦人常噶吉欺骗,原材料被骗走了,又不得不面对邻近几个村子对学校的争夺,几经周折他找回了原材料,但也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在最终确认这所学校建在科尔飞时,他又得知把材料运到校址之前必须先建一座桥,他不得不又回到美国去募捐造桥的钱。历尽千辛万苦,桥终于造好了,学校也终于造好了,摩顿森也越来越走进巴尔蒂人的内心,他被科尔飞村长阿里称为美国儿子,同时他也发现更多的人需要帮助,包括狡黠的常噶吉所在的村子。后来霍尔尼帮他成立了中亚协会,在去世前为协会捐助了100万美元,让他为这一地区建设更多的学校,他也不负重托。十几年来,他见识了穆斯林的善良和包容,经历了极端宗教主义者的威胁、敲诈和驱逐,饱受资金窘迫之苦,911之后,他更是亲历了塔利班的劫持与死亡威胁,但他在美国总统用导弹打击极端主义时,却坚持用教育来对抗和化解极端主义,从根本上消除极端主义生存的土壤。他帮助了无数的巴基斯坦人和阿富汗人,用真诚和善良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他们说,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

  书名:三杯茶
  作者:[美]葛瑞格·摩顿森.大卫·奥利佛·瑞林
  译者:黄玉华(译)/严冬冬(校译)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钱华兵)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