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中央出台“31条”促进民营经济,释放哪些信号?

A+A-

2023-07-21

  31条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外公布,提出31条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央“31条”有哪些新提法?对民营经济定位有那些新表述?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为我们带来解读。

  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信号

  王青:“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这是《意见》开篇给出的一个新提法,用形象的语言进一步凸显了政策面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肯定。背后是大家熟悉的“56789”,也就是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特别是从技术创新和吸纳就业的角度看,民营经济的“生产力”作用明显。

  关于《意见》释放了怎样的信号?首先,本次《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是以最高规格发布的,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信号,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有效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王青:其次,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回升向上的关键时期,本次《意见》出台能够有效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提出务实的解决方案

  王青:第三,着眼于全方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直击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中,“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两项内容值得重点关注,体现了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过程中,政府部门“刀刃向内”、解决民营企业“要账难”等实际问题的决心。

  优化民营经济舆论环境

  王青:另外,本次《意见》重申要“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我们认为,前期涉及这方面的“清朗”行动已取得效果。本次《意见》出台,意味着接下来将建立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舆论环境的长效机制。这是全面提振市场信心的一个重要抓手。

  各地可主动作为 形成标杆效应

  王青:最后,三分部署、七分落实。本次《意见》要求“强化已出台政策的督促落实”,“及时做好总结评估”。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督办考核、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切实贯彻《意见》的精神实质,有效减少针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多地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方面各地可以主动作为,拿出一批盈利前景明朗的重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标杆效应,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问题,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在当前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提振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复苏有怎样的重要性?中央“31条”从哪些方面回应了民营企业的关切?来听听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的分析。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何宁:一则民企利润承压较重,2023年1-5月民企利润累计增速为-21.3%,两年复合增速-12.3%,远低于国企两年复合增速的-4.9%,叠加PPI价格水平持续下行,民企投资扩产意愿受到一定限制;二则短期来看内需修复途遇波折、外需存在下行压力,长期来看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重要窗口期,难免有阵痛,多重因素交织下民营经济对未来的经营预期有所转弱;三则改革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背景下,民企经营信心有待呵护。

  民企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何宁:2023年H1在同期较低的基数上实现了5.5%的GDP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为4.0%,意味着全年经济增速达标需H2实现4.6%。近年来民企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提振民营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实现5.0%的全年增速目标。根据最新数据测算,民企重要性已从“56789”提高至“66889”,2022年民营经济税收占比56.9%、投资占比57%、技术成果占比79.9%、就业占比82.3%、企业数量占比92.3%。此外,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缓解青年失业压力,特别是缓解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政策从多方面回应民营企业的关切

  何宁:首先,针对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环境,完善市场化制度保障。提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其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再次,推动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平台经济监管有望适度松绑。最后,营造和引导积极正向的民营经济社会氛围。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意见》提到,“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有哪些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蔡跃洲为我们带来解读。

  “红绿灯”可为企业提供明晰的行为指南

  蔡跃洲: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平台经济在促消费、稳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平台企业的积极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管治理体系,为平台经济发展创造规则明晰、平稳宽松的外部环境。

  《意见》中提到的“红绿灯”就是很好的政策举措。设立“红绿灯”,可以看作是“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结合。通过“红绿灯”的设置,特别是推出“绿灯投资案例”,可以给平台企业一个明晰的行为指南,使得平台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一开始就在规范的轨道内运行。当然,在“红绿灯”制度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红灯”“绿灯”的标准,并保持规则的相对稳定性。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