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释放了什么信号? |
(2023-10-12) |
今年中美高层进行了一系列接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白宫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等拜登政府高层官员密集访华,中美关系出现积极信号。 进入10月,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与共和党参议员迈克·克拉珀近日共同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这也是时隔4年再有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代表团由6名参议员组成,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各3名。除舒默和克拉珀外,还包括共和党籍参议员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约翰·尼利·肯尼迪(John Kennedy)、民主党籍参议员玛吉·哈桑(Maggie Hassan)和乔恩·奥索夫(Jon Ossoff)。 10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欢迎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希望通过此访增进美国国会对中国的客观了解,促进两国立法机构对话交流,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积极因素。” 据媒体10月10日报道,原本结束访华行程后计划访问日韩的舒默等人,紧急取消了接下来的行程,直接返回美国。美驻日使馆已经证实了这一消息。 作为美国国会中的对华“鹰派”,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又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走向? 时隔四年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 1979年中美建交,同年美国派出建交后首个国会代表团访问中国。其后,1999年和2004年,中国全国人大先后与美国国会众议院、参议院建立交流机制,加强两国立法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交流机制建立后,美国国会代表团多次访华。最近的访问是在2019年,之后受新冠疫情、中美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两国立法机构的访问交流陷入停顿。 时隔四年,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舒默率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这是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延续。中美之间的竞争格局不会改变,但是美国考虑到中国的实力以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希望能够稳定中美关系,增加相互透明度,管控分歧,在经贸、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展开合作,包括气候变化、芬太尼等问题,相关合作对中美双方都有益。 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看来,中美40多年“接触”与合作积累下来的深厚共同利益和相互容纳的广阔市场,正面临着被美方政治化、安全化操弄削弱和损害。当此关键时刻,美方经济利益群体强烈希望美国政府改变对华盲目竞争政策,舒默等国会议员对此应会深有感触,这也应是其迫切访华的重要缘由之一。如因对华政策大倒退而导致中国市场空间对美商品收缩,那将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世纪失败”。 除了美国政治人物密集访华,新冠疫情之后,中美间的来往更加频繁,比尔·盖茨等多位美国工商界领导人也来华访问。王勇认为,这对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亦起到了较大作用。美国工商界反对中美“脱钩”,希望能够在中国生根发展,美国工商界为推动中美关系改善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影响几何? 在全球面临重重挑战之际,中美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李海东看来,首先,舒默等议员访华展现出国会试图在美对华政策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意图。尽管美国宪法赋予总统在外交上代表美国的地位,但在外交决策实践中,美国国会拥有不可忽视的权力。白宫和国会时常围绕外交政策制定权限出现激烈较量。到底国会还是白宫主导美国外交,也成为不同时期理解和判断美国外交走势的前提条件。 其次,舒默等议员访华有助于美方更好地认识中美关系中的棘手议题,并予以及时和有针对性的管控处理。美国国会议员有地方性和民众性特征,对其选区选民或利益团体的诉求十分敏感,某种程度上会将所在州或地方民众的愿望反映到对外政策之中。中美之间深厚的利益纽带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扎根于民间和地方,客观而言,美国国会议员有成为推动双方民间和地方交流桥梁的内在政治需求。 李海东指出,当前美国工商金融等经济群体在华仍有重大利益存在,希望继续拥抱中国市场并从中获取丰厚利润,他们不满于美国政府对华大搞地缘政治竞争,担心这会导致其在华营商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成为美将经济事务政治化的牺牲品,这种担忧实际上也在舒默等议员的访华议程中反映了出来。 美国将于11月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受访专家看来,此次美参议院代表团访华可能为11月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会晤奠定基础。王勇表示,过去的历史经验表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能阻碍中美之间务实合作,今天也同样如此。美国政府总的对华政策仍是继续与中国进行竞争,但同时也希望扩大中美间合作的一面,稳定两国关系,避免擦枪走火。美方对华政策的调整以及一系列对华访问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有望最终促成中美两国领导人11月在美会面,继续沿着当前的积极发展方向推进中美关系。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从不缺席中方参与的重要多边论坛。关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的安排,中方正在与各方保持沟通,会适时正式发布消息。 俄乌冲突未平,巴以冲突又起。王勇认为,新形势下中美有更多话题可以讨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可为解决国际纷争发挥重要积极建设性作用,相信美方也需要与中方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解决当前国际危机。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吴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