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倡导绿色发展的ESG理念和碳信息披露也逐步成为对企业的新要求。
11月9日,由广东证监局联合暨南大学共同举办的“ESG与碳信息披露最新发展:政策与实践”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政府智囊、学术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代表,从政策和实践方面研讨ESG与碳信息披露的最新发展,此次活动除了嘉宾现场互动以外,也在全网进行直播。
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提升广东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广东证监局联合暨南大学开展此次研讨、宣传活动,结合资本市场核心制度安排,对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开展探索讨论。
广东资本市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在研讨会上,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致辞表示,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资本市场作为经济金融的重要枢纽,在促进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撬动社会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具有关键作用。
近年来,广东资本市场紧紧围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质效,积极发挥直接融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大力支持绿色低碳企业上市融资。近三年来,广东省新增低碳领域上市公司20家,累计IPO融资208.41亿元,全省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发行的ESG相关债券存续313只,发行总额达2864.79亿元。
二是积极引导证券经营机构参与绿色投资。鼓励证券基金期货等机构多元化开展绿色业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绿色投融资需求。广东省内的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共承销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2822只,合计金额5.95万亿元,基金公司发行151只绿色主题公募基金,涵盖ESG、环保、低碳、新能源等主题,规模995亿元。
三是推动绿色生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以服务绿色发展为宗旨的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以来,已成功上市工业硅期货期权、碳酸锂期货期权等新能源金属品种,助力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更好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提升产业韧性和安全水平。
强化碳信息披露 建设中国特色ESG体系
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有效方式,也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安排,强化碳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服务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证监会和各证券交易所明确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相关信息并建立相关规则。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碳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建立健全ESG制度与管理架构,主动践行“双碳”战略,推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在绿色化、低碳化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广东证监局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今年已有31.75%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相较2021年度增长32.84%。被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信息披露EGS报告更为积极。其中,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广东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为62.50%,纳入地方碳市场的广东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为48.08%。
不过,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尽管上市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披露的内容和披露质量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碳信息的可比性还不强,这些问题都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解决。
资金与资本的流动需要信息的引导,绿色金融的投融资活动需要对环境信息识别和评价,建设中国特色ESG体系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推进ESG生态建设,加大ESG政策供给,证监会与多部委联合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制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建立ESG评价标准体系等目标;完善监管规则,上交所和深交所优化ESG相关自律指引和信息披露要求,促进上市公司形成支持生态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的共识;丰富ESG产品,中证指数公司ESG指数数量持续增长,不断创新债券、基金等ESG金融产品;积极培育ESG投资者,引导投资者从可持续发展、持续分红、科技创新、稳增长等维度看到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
在上述一系列政策指引与推动下,ESG发展驱动效应明显。
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建设中国特色ESG体系,将有利于推动市场各经营主体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有利于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促进绿色金融活动更加活跃,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资本市场要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满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投融资需求。
广东证监局表示,将认真落实党中央与国务院决策部署,证监会与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更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持续鼓励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产业并购重组助力绿色转型,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引导,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更好发挥期货市场作用,服务广东绿色低碳发展。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翁榕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