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IDC报告:企业IT终端已成为网络安全防护“最前线”
(2023-12-20)

  12月19日,IDC发布了《中国新一代终端安全市场洞察,2023——安全防御的“最前线”》报告。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IoT连接的设备数量将达到519亿,中国将达到85亿,其中企业远程办公的比例可能超过97%,88%的企业可能同时与2家以上的云服务商合作。

  办公模式的转变、业务的云化和数字化都给企业终端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IDC中国研究总监王军民表示,伴随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企业IT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宽泛的网络边界,而PC、智能终端在内的企业IT终端将成为这个新边界的最前沿,网络安全边界的泛化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困局之一。

  报告调查发现,企业终端环境所面临的网络威胁在攻击技术与模式上也不断进化,各类新型的威胁层出不穷。

  今年三季度,亚信安全共截获恶意样本超3484万个,平均每天拦截38万个恶意样本。这些恶意样本包括各种恶意软件、病毒、木马等,目标是危害个人用户、企业组织和公共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从恶意样本检测类型来看,PE(感染型病毒)以26%的比重位居首位,其次是EXPL(漏洞利用)、Mal(恶意软件)、TROJ(木马程序)、Adware(广告软件)。

  从全球范围看,勒索攻击依然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电力行业、医疗行业、制造业等是防范攻击的重点行业。报告指出,以勒索软件为代表的APT攻击现在也在将终端作为突破口,更加剧了企业的安全困境。

  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对于终端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IDC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终端市场规模较前一年增速达40%,而从国内IT安全市场的整体增长趋势来看,终端市场的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值。

  市场需求的增长,更进一步对网络安全技术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报告中,IDC提出了“中国新一代终端安全”的理念,并总结出新一代终端安全产品应该具备的四大能力,分别是安全能力集成化、暴露面管理、智能化检测能力、检测与响应的持续优化。

  具体而言,中国新一代终端安全产品将融合诸多终端安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URL过滤;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控制的强化;终端安全管理;基于主机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功能的策略配置等。同时,终端安全产品需要适配更为复杂的IT环境,并增强在多云环境中的统一管理能力。

  中国新一代终端安全产品需要具有统一暴露面管控能力。终端不再是孤立存在,而是成为整体防御体系中的一环,同时,新一代终端安全需具备关联分析各类检测风险能力,从而显性化并量化风险,让运维人员聚焦高优先级风险让终端安全运维有序高效。

  此外,中国新一代终端安全应融入AI技术,无论是UEBA还是警报关联、预测威胁建模,都需要AI的加持以提升相应的安全能力。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白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