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29日 |
(新华财经 2024-05-29) |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半数主动权益基金浮盈在手 周期和红利策略成“制胜法宝” 截至5月27日,已有384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占比接近一半。表现最好的博时成长精选A今年以来收益率达33%,在表现较好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不少都重仓了黄金、煤炭、石油、电力、有色等板块,周期和红利策略成为两大“制胜法宝”。不过,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也出现一定分化,今年以来回撤超过20%的产品数量超过百只,业绩排名垫底的产品回撤幅度超30%,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超过60个百分点。 ·券商回购进展提速 持续传递积极信号 近期,A股上市公司主动运用回购工具维护公司价值的意愿不断增强,其中不乏券商及券商概念股“真金白银”回购股份。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积极回购,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票价格稳定,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看好券商板块后续估值进一步修复。中航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薄晓旭表示:券商回购股份不仅展现了对公司的信心,也表明其对整个资本市场的预判相对乐观。部分券商在政策加持下积极进行改革,建议重点关注有并购整合预期的券商以及基本面优质、综合实力较强的头部券商。 ·资产配置另辟蹊径 逾七成FOF获正收益 今年以来,随着权益市场的逐步回暖,不少公募FOF(基金中基金)产品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约75%的FOF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为正,表现最好的FOF产品收益率为13.52%。部分绩优FOF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突破了传统的股债搭配,在商品类ETF、QDII产品等方面踊跃布局,实现净值稳健增长。在一些FOF基金经理看来,当下的市场环境要求FOF基金经理不仅要有深厚的金融市场知识和投资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全球视野以及对新兴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上海证券报 ·资金持续入场“扫货” 年内股票ETF份额增长逾千亿份 今年以来,随着各路资金持续流入,股票ETF份额显著增长。据统计,截至5月27日,股票ETF年内增长逾千亿份,合计获得近3500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中有4只股票ETF规模突破1000亿元。具体而言,获得资金净流入的品种以沪深300、上证50等宽基ETF为主,此外,红利低波、人工智能、游戏等行业ETF也受到资金青睐。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首日:询价的人多了 挂牌卖房的人也多了 5月28日,上海重磅楼市新政施行第一天,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部分上海二手房中介门店如往常一样平静,但线上咨询的客户多了起来,有房东趁利好挂牌房源,新政对于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提振已初露端倪。“我们早上8点多开门,目前已经有好几个人向我咨询上海的楼市新政,主要是一些前期持观望态度的客户。”顺力房产业务员告诉记者,“周边二手房成交均价约7.2万元/平方米,挂牌卖房的业主有,但不少人都不太愿意降价,新政出台后,咨询的人多了起来,成交量可能也会有提升,说不定会迎来一波新的行情。”新房市场方面,记者实地走访了两个新盘项目,由于是工作日,售楼处看房的人并不算多。“市场本身其实前段时间并不是很好,尤其是二手房,要说(市场)短期一下子就有很不错的表现,可能反应速度也没有那么快。”有中高端新盘项目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政对于之前没有购房资格的一些客户会比较友好。 ·13家偿付能力“亮红灯” 中小险企生存困局待解 市场利率下行、行业竞争加剧……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考验,中小险企经营压力未减——2023年第四季度,13家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大部分是中小险企。中小险企偿付能力承压背后,既有宏微观经济的影响,也有过去一段时间粗放式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埋下的隐患,由此积累的风险也引发行业普遍担忧。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陷入发展困局的中小险企,要想穿越经济周期,关键得修炼好“内功”,规范公司经营、管控大股东行为。 证券时报 ·北交所现场督导及时“排雷” 保荐机构执业质量有待提升 监管严把IPO准入关。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近期,北交所对部分项目启动了现场督导。北交所向保荐机构下发的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此次现场督导中发现保荐机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资金流水核查不充分、收入真实性核查不充分、市场推广费核查结论无证据支撑、对期后业绩大幅下滑情况报告不及时、举报事项核查不充分等。有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北交所现场督导的内容十分细致,与沪深交易所对IPO的审核态势一样从严。据悉,今年以来,北交所受理的企业IPO仅有2单。 ·比亚迪发布第五代混动技术 “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5月28日,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再放大招,发布最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第五代DM-i双模混动系统,继续刷新并降低汽车油耗水平。据悉,该系统可让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综合续航2100公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介绍,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上,中国汽车产业已走在了世界之巅。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大幅超过纯电动车型的销量。“现在全球每卖出4台插混车型,就有3台来自中国品牌。”在发布会现场,王传福自豪地表示,最先进的插混技术在中国。 ·大基金三期设置“超长待机”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呼吁耐心资本 日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以超预期的注资规模,超过往常规的经营年限,超级豪华的股东阵容,彰显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再度激发了产业和资本市场的信心。在此背景下,近期相对沉寂的半导体概念股活跃度陡增。相比前两期,大基金三期更为显著的特色在于“耐心”,设置了更久的经营年限,从一、二期的10年延长到15年。银行股东也在公告指出,参与出资大基金三期的注册资金将自基金注册成立之日起10年内实缴到位,时限也超过了有限公司5年的实缴年限规定。 证券日报 ·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标准发布 明确划分担责比例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针对广受关注的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到,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过错方应当根据各自过错情况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监护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承担各自责任。一家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征求意见稿》相当于进一步厘清了网游运营方和未成年人监管方的责任,并明确划分了各方担责比例,对于维护行业高质量发展非常有益。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实质性进展不断 两家头部券商引合并“猜想” 在政策明确支持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多起并购重组项目正在持续推进。近日,浙商证券再“拿下”一笔国都证券股权,外延式扩张意图明显。同时,多起行业并购案例均已有实质性进展,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两家头部券商“可能合并”的传闻开始在市场上流传,并引起相关个股股价波动。 ·43只公募ETF单日规模均增逾1亿元 宽基产品仍是“吸金”主力 A股市场风格切换,作为较好配置工具的公募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吸金”效应再度显现。全市场有43只ETF单日规模增长均超过1亿元。其中,排名靠前的3只产品一天之内规模增长超过10亿元。从这些产品分类来看,宽基指数基金成为主力。银华基金基金经理马君表示,近日,A股市场多个板块迎来上涨,投资机会比较明显,资金借道ETF入场意愿更明显,例如地产、医药和电力等板块。长期来看,这些板块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 |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