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如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家解读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财经 2024-07-2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认为,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需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需支持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这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八个重点领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在国经中心“经济每月谈”活动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过去5年,我国科技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9%,科创票据发行超8800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在信息技术、半导体以及生物医药等重点科创领域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项目达10.4万个,在投本金4.6万亿元。展望未来,科技金融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决定指明了科技金融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广度和精度,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和融资模式。”王一鸣说。

  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