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爆料是好心,不爆料也是好心!
联想控股,债券投资正当时!
最近发了个保险的利益输送材料,感觉市场炸开了锅,大家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呼人心不古,市场不正。
不少人问天柱君说,当事双方是谁,不过当事人可以放心啦,天柱君也没咋说。说真的,如果要说,就直接图不打马赛克了,那样不是更有威力,能吸引更多的流量?还是那句话,天柱君有些事,是对事不对人,因为对人没啥意思,当事人天柱君都不认识。
回到开始的话题,说到债券市场的一些利益输送问题。说到利益输送,就不得不说自营和资管。
自营一般比较怂,很多自营都是要求AAA国企,恨不得隐含评级AAA—的节奏,没有什么机会搞利益输送,偶尔有一些胆肥的,搞点上市折价买进 ,体外个人或个人公司收点黑钱,就那么多事。
资管就不一样了,用的钱都是客户的,不是自己的或公司的,事不关己,就一个个基本都放飞了自我,资管的下限特别特别低,低到无法言语的那种,资管花招特别多,多的例子说不完,之前有人总结了一会,其实天柱君没有干过这种实操,也说的不那么清楚,就是中不溜的那种。
银行理财,一般用存款和发债业务抵补,发完债存款活期存进来,或者给点其他债券发债承揽业务等,或者贷款业务啦,反正就是银行那一套老东西。银行理财压力挺大的,经常和银行本部有点矛盾,天柱君知道不少。
保险资管,现在流行用买保险抵补,这个买保险就是之前文章里面说的。但是,被保险人可以随意换,偷偷买人身死亡保险,有点出乎天柱君意料,天柱君对这个事还蛮不高兴的,感觉在玩巫毒娃娃。
私募基金,很多就是签单搞投顾费,或者产品里面巨额的申购费,赎回费,再是操作的辛苦费。私募做结构化是标配,或者坐代持发行,互持发行。
券商资管,券商资管等同于私募基金,是市场最无节操的那一类存在,无论小券商大券商,都一个糗样。把钱给券商资管,首先就失掉了成功先机,总觉得钱宁可给私募,也不能给券商资管,私募还有一丁点可能挣点大钱,券商资管没戏。
最后就是公募基金,最近天柱君身边一群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吐槽,感觉干不下去了,搞信用下沉爆炸了,搞固收+又爆炸了,现在一窝蜂搞银行永续,这群基金经理自己都觉得要爆炸,奈何投资者喜欢,不得不硬着头皮搞。公募还要发季报,证监会管的严,还有一群自媒体大爷盯着持仓要搞事,不敢干太下限,然后基金公司没有自营,有些事想给公司自营挣钱也没渠道,给产品挣钱又对自己是隔靴搔痒,这业务做的憋屈。公募固收作为债市先进生产力,在化债进程中被打爆了,成了可有可无的边缘化人物和产能过剩群体,是大资管融资时代被落下的一群人,是被遗忘的世界公园遗孤。
说完了各种利益输送问题,再说说改革的办法,要解决债市的一个利益输送问题,有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就是,把投标从荷兰式改成混合式,不是要压低票面利率吗,你投1.5%,按1.5%拿走,人家投4%,按4%拿走,就是预期监管没有这个魄力搞大事。
刚才说的这是债市放纵暴虐是一面,但是,债市也并不是彻底不堪,也有其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让人很讨厌,你刚准备把它批斗成臭狗屎,它回头自我调节过来了。要死不快死,一点一点恶化 ,恶化快了还折返修复一下,成了钝刀子割肉,死的慢,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这两天江苏出了个文件,文件很实在,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责任边界,合理控制债务总量及负债率,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化解地方国有平台公司债务风险。说明之前这些事做的都很差,也说明市场在进步。
一条条解读下:
(一)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这说明之前做的很差。企业代理政府行为,未决策前强上项目,招商引资变融资行为,平台举债政府挪用,政府企业瞎搞资金往来,政府给企业抽屉担保,乱象很多。
(二)规范融平台公司行为。这个是当前市场做的最差的,就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矛盾核心所在,预计政府根本管不了这个,不判刑不抓人,不可能通过一个小文件就能管住。很多话是流于形式,是老话,贸易融资,欺诈发行的约束效果不清楚,估计操纵市场价格不但得不到解决,还可能会大规模恶化,因为企业资质,财报数据和价格信号看起来扭曲太明显,但是这种明显扭曲建立在政府是否出手的背景下,就难以说清了。还有,刚兑预期如此明显,声明不是政府债务是一句屁话,很多年都会是一句空话鬼话。要多抓点人,多罚没点家产才好。
(三)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总量控制。这个应该能做的越来越好,本质是剥夺下级的藩镇财政大权。当前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和意愿合理使用举债权,适当收一收,是对的,这种事只要干,就有好处,对发行方利好。
(四)做好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分类管控。这个也应该能做的更好,通过现代财政预算和市场行为挤出垃圾发行人,有毒发行人,对平台差异化监管。这个东西预期会推动平台的重组整合,本质还是剥夺地方藩镇财政大权,利好发行人。
(五)不断提高银行贷款类和标准化融资产品比重(六)稳步压降非标类融资产品规模。非标是贪污腐败的地方被大家发现了,债券市场是贪污腐败的地方,这个怎么办?政府还会继续大规模的向债券市场拉屎,这个看起来挡不住了。
(七)坚决杜绝变相集资行为。这块说明地方官员从银行借消费贷买定融吧,这是断人财路的东西吧,西南那边也是一大片。
(八)有效管控融资成本。这个和前面操纵市场发行是矛盾的,属于政府既要又要。估值管理和定价发行,本身是模糊的,说不清,中间就是好处费被谁赚了,这才是关键。咨询费和服务费是停止没了,但是变相的费用不好管啊,就比如之前的买保险,藏的多深。管控成本的核心是管控债券供给,现在是各类破落户发行人在市场上胡搞,乌合之众死逼债券供给一大堆,价格被搞坏是正常的,要把供给牢牢把控住,本质还是剥夺藩镇财政大权。
(九)鼓励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还是那句话,让利是触动利益和灵魂,一个文件就让利,那回计划经济时代了?关键是抽屉协议事情要是曝光了,会不会处理,有没有人处理,鼓励金融机构拿什么鼓励,拿道德鼓励可不行。
(十)规范中介机构合作管理。感觉好难。
(十一)突出抓好债券领域兑付风险防范。这个说法也是矛盾的,说白了要刚兑,不符合市场化发展进程。
(十二)有力推动弱资质平台公司风险防范关口前移。这个也说明垃圾城投风险大降,利好各种发行人。各种结构化,各种污七八糟的要全部兜底了。之前告人的射阳兑付不对付呢,看来要兑付,政府鼓励市场乱搞,既往不咎。
(十三)鼓励建立市场化债务风险平滑帮扶机制。和上文刚兑一脉相承,大行和地方行好惨,贷款置换债券。资管公司啥情况,没看懂,这是违约还是不违约?
(十四)明确责任主体。不评价。
(十五)强化审计监督。能审计出抽屉协议吗?拭目以待。
(十六)严肃责任追究。贪污腐败,职务侵占,严重渎职,看看管不管吧,现在刑法有大漏洞,国企领导容易被抓,社会人士不容易,通过公司收钱,好像毫无办法处理。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