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今年的双十一不同于往年,未来几年新零售玩法要大变

A+A-

2020-12-02 11:06

  相关推荐:这些行业,出人意料的赚钱!
       今年双十一怎么了?交易数字已疲劳,消费狂欢告一段落

 

  造节成功不能吃一辈子

  双十一造节成功,就像情人节、元宵节、国庆节、中秋节一样,其实在人们的心里已经固化、稳定了,前几年大家都习惯了十一月有个节日,跟消费有关,到那天就买衣服、买数码产品等等。

  尤其是85后、90后、00后这些主流消费者都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就接触移动互联网,而双十一里面很多元素、流程与体验,都跟他们的成长轨迹相契合。双十一的这群消费者还很年轻,他们是一个很强力的支柱。

  从某种意义上讲,双十一曾是中国商业,特别是新零售的一个风向标,各家都会试探性地创新一些东西。早几年在这样的节奏下,消费者也能容错,成交量越来越大,还有那么多用户积极参与,是难得的产业试错的好机会。双十一也折射和推动了我们互联网技术、消费观念的进步。

  而这两年,大家对于双十一,就明显没有那么强烈的兴奋感了,可那时候各大电商的成交量还是在攀升,那是因为在各大电商网站上的消费品种在不断增加,基础在不断扩大。

  双十一未来何在?

  例如双十一开始的前几年只是卖衣服、食品,后来越来越多的家电、家装、手机,前几年甚至已经扩展到卖汽车,一辆车的消费额就非常可观。后来真有卖房的加入到了双十一。整个消费货物的基础不断增大。另外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很多消费习惯也在变化。因此那时候人们的兴奋点虽然有所转移,但是双十一消费品波及量和涉及面越来越广,牵涉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双十一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到了今年,情况显然有些不一样。就像开始我们讲的,今年的双十一可能是一个最忙乱的双十一,也是一个最不会让人有什么兴奋的双十一,而且各家双十一的战报交易额数字再增加,对大家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它未来一定要变。尤其是消费者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希望这种人造节日的规则不要以挑战购买者的智商与数学计算水平为特征。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方面固然乐观其成,当然,虽然任何商业文明的推动,包括双十一这一类同时会有很多并发症,比如引发的快递问题、爆仓问题、挤单问题、之前之后的消费压抑问题等。但是商业它本来就是一个自升自起、潮起潮伏的东西,它有商家的不断操纵 ,消费者本身也有自己的判断,所以这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现象和过程。一旦商家操纵过度,就会物极必反,这两年的双十一已经明显气势不如从前,消费者用脚投票就是这么实在。

  所以我们不妨对双十一什么的怪现象,多一些平常心看待,面对折扣面对宣传,有兴趣可以买,没兴趣就当个段子看,有着财经智慧的人也讲究娱乐性的。更重要的是,双十一进入大转折时代,12年来的规则与秩序正在瓦解,重建的过程之中应该也还有不少新机会,你有哪些想法和期待,给我们留言交流吧。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陆新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